高球身份多樣化


@劉兆生 - 2018/08/01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直到今天為止,我身邊很多朋友,男的女的,獨身或兒女成群,事業有成或一事無成,打高爾夫球或不打高爾夫球的,還是不肯承認,他們每天都是潛意識尋找着一種渴望被人認同身份。

有些失意時和我興酒解悶,我一定問他到底追求的是一個什麼身份。絕少人可以給我一個滿意答案,他們大多數只會說他本身只是一個無欲無求的人,從沒想過身份認同問題。今天,我幾乎可以肯定,我們個人主觀的快樂(Subjective Well-Being)指數,其中一個最大因素是我們有否達到自己追求的身份。

於是,不開心的時候,往往就是可以簡單說成:你怎樣看自己和別人怎樣看你出現很大落差! 怎補救?說易行難,先跳出你下意識追求的身份,再用你的行為和成就分析,把身份一分為二,一是幻想,餘下的才是現實。

一天,我故意考驗教練:「什麼動機令你成為高球教練的?」

「因為高爾夫是我生命的全部!」他義無反悔地答。

我驀然頓下來,問自己:「哪甚麼是我的生命?」

我是誰?我往哪裡去?

在高球生命中,我們一學曉揮桿便忙着到球場打球去。幾年後,經過多番折磨,我們才停下來稍事休息,不其然會問問自己:「我是誰?我往哪裡去?」答案多是:「我又不是職業高球員,管它以後怎樣,往哪裡去,開心便是!」

我以上像大部份人的想法,當然是想迴避答覆身分認同的問題。喜歡打高爾夫球怎會不想別人認同他是一個高爾夫球員,職業好業餘也好。事實上,這正是心理學家James Marcia闡釋「身份理論」中四類之一,稱為「身份散透」型(Identity Diffuse)。

這類型的球友,每每刻意逃避面對自己身份認知,生活態度像是甚麼也沒所謂,但實質上,內心缺乏方向感。看看他們推桿,就算短距離推不進也不會怒氣,因為對他們來說,身份不重要,亦沒什麼大不了。

「身份理論」其實也很適用在分析球友的性格上。例如一些屬於「身份贖付」型(Identity Foreclosure)的球友,這類人就是甚麼也像是上天預早給他們安排好的。他們多是富家子弟,身份一早已被父母灌輸透,和他們打球,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自得其樂。他們不會和你爭論;不會斤斤計較;自己活在小天地裡,根本不需要考慮到自己的身份。

此外,球場上我們也無可避免地遇上一類麻煩的人,他們一直在追尋自己的身份,屬於「身份延期贖付」型(Identity Moratorium),他們打得不好時會很困惑,試完這樣試那樣,總是自我懷疑,很不快樂,每分每秒也在追求一些虛無的鎖事,不給他們煩死也悶死。

賣油郎獨佔花魁女

最後一類是「身份達成」型(Identity Achievement),就是以上的教練,身份無可懷疑,在他們的生命中,沒有什麼身份可以凌駕其上了。

寫到這裏,我想到在香港高爾夫球被扭曲的生態下,打高爾夫球的人可能還有另一類身份,就是「身份掩飾」(Identity Concealed)。也許,不敢光明正大去打高爾夫球的人例如一些高官,或某些香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落場打高爾夫更可加添一泛偷偷摸摸,像偷情時那刻賣油郎獨佔花魁女的銷魂,死也甘心! (完)


#####

本文原於《Golf Digest/高球文摘》香港版刊出

[ #高球風雲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